12月18日,中原油田第九社区的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模范等离退休志愿者,分别走进学校、幼儿园,宣讲雷锋的故事、石油创业史,为孩子们增添正能量。自2012年3月第九社区设立“爱周六”为民服务日以来,该社区志愿奉献精神蔚然成风。住在康辉小区的李大华说:“社区给志愿者安了家,每当我们有需要,志愿者都能出现。”为民服务的“爱周六”为民服务日,被河南省文明委评为“优秀志愿服务品牌”。
固化为民服务日
为了让居民每月都能享受到志愿服务,第九社区把每月的第一个周六固化为“爱周六”为民服务日,地点定在社区10个居民管理服务站的广场上,包含磨刀剪、修家电等30多项志愿服务项目。该活动已开展3年多,每到这一天,志愿者都主动聚到“根据地”开展服务,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。
“大嫂,马上就剪好了,耽误不了你回家给孙子做好吃的。”12月5日,在科技新村小区广场上,理发师王师傅一边给居民张玉英理发,一边和她聊天。“以前剪发要出远门,现在每月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理发,可受我们老同志欢迎了。”张玉英高兴地说。
绿景广场自行车维修点的志愿者张三友边为居民补胎边介绍说:“雷锋做过许多点点滴滴的小事,温暖了很多人。我也希望通过‘爱周六’这个平台去帮助别人。这几年,我帮居民义务修的自行车有500辆了。”
志愿服务不打烊
第九社区志愿者总站根据志愿者的特长,建立了心贴心精神慰藉陪聊队、天使爱心医疗队、星火志愿服务队等16支志愿者服务队,常年活动在小区楼间、庭院。
“端午节,社区的志愿者带着粽子、米和油来看我,非常感谢他们。”住在绿景小区的独居老人高新明说。自2012年3月以来,志愿者薛忠每周都要抽出半小时陪高新明聊天,春节带着慰问品到家里看望,中秋节和他吃团圆饭。“在‘小社区大社会’的模式下,服务居民,整治环境,关爱外部市场家庭人员,走访困难户,需要更多的志愿者。第九社区像薛忠这样的志愿者,有1000多人,志愿奉献精神蔚然成风。”第九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说。
社区爱心医疗志愿者服务队,全天候为结对老人服务。12月14日中午,退休职工李加庆感到身体不适,立即拨打崔俊岭医生的手机:“崔医生,我血压高了,你来给我看看吧!”正在家里吃午饭的崔峻岭放下碗筷,赶去为李加庆义诊。“您这是冠心病前兆。”崔医生为他做完体检后,提醒他以后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。
近年来,第九社区的敬老助残、文明劝导、治安巡逻、爱心医疗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帮助,服务领域由“救助性服务”向“公共性服务”延伸,活动方式由“运动式”向“经常化”拓展。该社区有1000多名空巢老人、困难人员、残疾人和小学生享受着志愿者的爱心帮助。“这些爱心资助,像冬天里的一把火,驱走了严寒,温暖了心窝。”困难居民白玉玲感动地说。
真情奉献享快乐
第九社区的很多志愿者,把奉献当作一种快乐。12月19日,由超越居民志愿者组成的文艺表演队正抓紧排练节目,筹办迎新演出。领队王致静说:“志愿者服务日为大家干实事,我们文艺骨干也要尽其所能,为居民送上文艺节目,让大家开开心心迎新年。”
志愿者朱启林退休后,萌生了自办宣传栏的念头。别看宣传栏小,却能传递党的声音、科学知识等。从2013年起,他在居民管理站的帮助下,承包了活动室和小区墙体上的10块黑板。12月19日,有人见他更换版面时,手冻得拿不住粉笔,就问他:“您这么热心出黑板报,能挣多少钱?”朱启林答道:“一分钱也没,但能让人享受快乐的事没钱也愿意干!”
志愿者朱启林义务当起了红娘,至今为100多对单身居民牵线塔桥,41对男女喜结良缘。谈起当红娘的感受,朱启林说:“每介绍成一对新人,我好几天睡觉都是笑着的。”(记者 刘洁 通讯员 韩学忠 张静)